那是一个普通的下午,我像往常一样乘坐公交车回家。这条线路我已经走了将近两年,车厢里的每个座位、每个站牌都早已刻进了我的记忆。这一天,却因为一个突如其来的“C”位体验,让我的回家之路变得格外“精彩”。
“C”这个字母,在音乐中代表的是“节奏”,在时尚中代表的是“重点”,而在我的这场公交车经历中,它有了一个全新的含义——“靠近”。那天的车厢里特别拥挤,连站杆上都挂满了乘客。我坐在靠窗的位置,正专注地刷着手机,突然感觉到右侧有一个身影在慢慢靠近。
一开始并没有什么异样,只是觉得右侧的人似乎比平时靠得更近了一些。我下意识地往左边挪了挪,心想这大概只是空间不足的缘故。没过多久,我又感觉到右侧有微风拂过,仿佛有什么东西在轻轻摩挲我的手臂。
我猛地回头,映入眼帘的是一件深色的夹克。那是一个中年男性,头发略显凌乱,眼睛眯成一条缝,嘴角挂着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。他的目光直勾勾地盯着我的方向,仿佛在欣赏一幅画作。
那一刻,我的后颈瞬间窜起一股凉意。我强装镇定,把视线移回手机屏幕上,但手指却不自觉地颤抖起来。我能感觉到那个男人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过我,他的呼吸声渐渐变得清晰可闻,仿佛下一秒就要贴上来。
这是一场无声的“较量”。我要么选择无视,要么选择直面。我选择了前者,因为我知道,慌乱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。我继续专注于手机,努力让自己看起来毫不知情。现实是,我的每一个动作都仿佛被放大了无数倍,连轻微的眨眼都变得异常刻意。
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,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。公交车在一个又一个站点停靠,车厢里的乘客也在不断上上下下。我多希望能有更多人上车,让这个“C”的位置不再显得那么特殊。
整个2小时的车程,就像一场漫长的煎熬。我开始数每一个站名,数窗外飞过的路灯,甚至数自己的心跳。每一次车门开关的瞬间,我的心脏都会猛地跳动一下,生怕下一秒就会发生什么。
我试图说服自己,这只是我的错觉。毕竟,这个城市里每天都有无数人上下班,这样的“不小心靠近”再正常不过。可心底的那个声音却一直在提醒我,有些事情,真的只是“不小心”吗?
终于,到了我下车的站点。我几乎是落荒而逃般地冲下了车,连晚安都没敢说。那一刻,我多希望能找个时间,把这个经历写下来,提醒那些和我一样每天在公交上奔波的朋友们:你的安全,值得被更多人看见。
回到家后,我打开电脑,开始将这段经历记录下来。文字像一把钥匙,帮我打开了一直被压抑的情绪之门。我明白,生活中这样的“意外”或许不可避免,但重要的是如何面对它们。或许,我们可以试着用更勇敢的姿态,去保护自己的边界。
这场公交车上的“C”位体验,让我重新审视了都市生活中那些细微的不安全因素。它提醒我们,即便是在最平凡的日常里,也要时刻保持警觉,善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,去应对那些意想不到的挑战。
生活中的“C”位,不一定是spotlight,也可能是潜在的危机。但无论如何,我们都应该活出自己的“C”位,而不是让别人来定义它。